铁观音

  • 更新日期:2024-02-20 23:07:28
  • 查看次数:16
  • 点击链接下载: https://pan.xunlei.com/s/VNkEzSb3vJFu5co0TUTwVx0mA1?pwd=dksm#
    摘要:茶类之一。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

详细介绍

-

-
茶类之一。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龙茶)。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  世所公认,安溪县是世界名茶——乌龙茶中之极品铁观音的故乡,所以提起铁观音,人们就会联想到安溪县,提起安溪县,人们就会联想到铁观音,似乎铁观音已成为安溪县的代名词。铁观音因安溪县而茂盛,因安溪县而香飘万里;安溪县也因铁观音而繁荣。由于铁观音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安溪经济的腾飞。今日铁观音故里安溪,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到处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铁观音故里安溪  安溪既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龙凤名区”、“闽南茶都”之美誉。1995年3月,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200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2002年,又被农业部确认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国家列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自古“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安溪铁观音就是由那种青山绿水、景色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出来的。  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地处闽南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结合部,居山而近海,隶属历史名城泉州市。它东接南安县,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县,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县交界。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63公里,面积3057.28平方公里。县境呈圆形,俗称“一块碟”,是泉州市地域最大的县。安溪县现辖24个乡镇、458个村(居),人口107万,是福建省主要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的祖籍地。在台、港、澳的安溪籍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安溪籍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共有三百多万人。其中在台湾的安溪籍同胞就达二百多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1/10,超过安溪本土的一倍。  二 优越的自然环境  地貌 安溪境内多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市延伸安溪境内,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安溪境内按地形地貌之差异,以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岭西缘为天然分界线,线以东称外安溪,线以西称内安溪。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平均海拔700米以上。东南部地势较平缓,千米以上高山475座,平均海拔500米以下。安溪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河谷、盆地串珠般地分布于西溪、蓝溪两岸,草木繁茂,四时花香,古有“龙凤名区”之美誉。  气候 安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外安溪海拔较低,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9.5~21.3℃,相对湿度76%~78%,年日照2000小时左右,无霜期350天。内安溪海拔较高,年降水量1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18℃,相对湿度80%以上,年日照1850小时,无霜期260天。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季节性变化明显,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多雾的气候特征,为铁观音的生长和优异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更难得的是,安溪虽近海,却有崇山峻岭相阻隔,不受海风侵扰。在整个小气候区内,茶区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没有污染。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铁观音的生长和优异品质的形成。  土壤 安溪山地辽阔,植被良好,土壤肥沃。全县山地面积330万亩,以红壤为主,土壤的pH值在4.0~5.5之间。土层深厚,土质松软,保水性能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锰、锌、钼含量也较高。有的茶园在深80~100厘米的土层里含有一定数量的呈半风化状态的碎石块。这种土壤不仅十分适宜铁观音的生长,而且为铁观音独特的色、香、味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铁观音起源铁观音故里安溪(2)-(图)

  三 悠久的种茶历史  安溪是个千年古邑。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安溪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周时安溪为闽越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吴之建安郡,晋代为晋安郡,隋唐时属南安县。唐咸通五年(864年)置小溪场。五代后周显德二年至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以小溪场和划出毗小溪场的南安近地正式置县,并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为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年),另取溪水安流之意,改称安溪县,沿袭至今。  安溪种茶始于唐末。当时翰林学士韩有诗曰:“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五代时,种茶逐渐发展,已将茶作为礼品赠送。开先县令詹敦仁在五代时受龙安岩(今龙门镇溪内村)悟长老惠茶,作此代简:“泼乳浮花满盏倾,余香绕齿袭人清。宿酲未解惊窗午,战退降魔不用兵。”宋代,安溪不论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了。安溪蓬莱《清水岩志》载:“清水峰高,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崆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得与补茶经焉。”五代越王钱的幕僚黄夷简,在北宋统一中国时,曾称疾退隐安溪别业,其山居诗有:“宿雨一番疏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到了明清,安溪茶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并有了名气。明嘉靖《安溪县志》载:“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茶,龙涓、崇信(今龙涓、西坪、芦田)出者多”,“茶产常乐,崇善等里(今剑斗、白濑、蓬莱、金谷)货卖甚多”。安溪八景之一“阆岩夕照”的阆苑岩大门,至今尚留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的对联。可见当时茶叶生产已遍及内外安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安溪茶农发现与创造了茶树无性繁殖法。明代以前,我国茶树均采用种子直播的有性繁殖法,茶树容易变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因而,安溪成为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的特种茶。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后来,安溪茶农发现了名茶铁观音。特别的乌龙茶制作工艺、独一无二的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地位。   四 茶树良种的宝库   “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这是明末清初的名士阮 锡在《安溪茶歌》中写下的名句。安溪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生长着许多野生茶树。1957年,在安溪县蓝田乡福顶山森林中,曾发现一群野生古茶树,其中一棵最大的树高6.3米,胸围18厘米,树幅2.7米。1961年,在安溪县剑斗镇水拔头山森林中发现了许多野生古茶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高6.5米,胸围58厘米,树幅3.2米。此后,还在安溪西坪、福前、祥华、官桥等乡镇的森林中陆续发现了野生古茶树。经茶叶专家鉴定,这些野生古茶树树龄已有1000~1200年,是研究安溪茶叶与茶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这些野生古茶树经过安溪茶农长期的驯化、选育,已培育出许多茶树优良品种。目前已收集的茶树品种达54个,其中不少品种是我国茶树名、优、特、稀品种和适制乌龙茶的王牌品种。1984年全国第一批审定通过的30个茶树良种中,安溪县占了6个,即铁观音、黄(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被誉为“茶树良种的宝库”。铁观音、黄、本山、毛蟹已成为安溪县四大当家良种,亦称为“四大名茶”,其中以铁观音最为著名。  铁观音茶树的形态特征十分显明。其植株为灌木型,属中叶类,迟芽种。树姿开张,枝条斜生,稀疏不齐;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质厚脆,叶片波状,略向后翻;叶齿疏钝,芽梢肥壮,嫩芽紫红;开花较多,结实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铁观音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根系欠发达,分枝性能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因此,只有良地、良种、良法,才能获得高产优质。  五 茶文化的旅游胜地  安溪置县历史悠久,境内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游历安溪,并题名“清溪八景”。全县被列入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五十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国家4A级名胜风景区清水岩、名冠八闽的安溪文庙、历史悠久的安溪城隍庙、清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故居等。近几年来安溪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先后投资建设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生态观光茶园、铁观音发源地遗址等旅游景点,推出休闲度假、名胜古迹旅游、茶都观光、生态茶园探幽等四条旅游线路。安溪茶文化旅游线路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了。  安溪清水岩 安溪自建邑起始,就是闽地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尤其当地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使安溪别具魅力。


第一部分:铁观音起源铁观音故里安溪(3)-(图)

  据相关史料记载,佛、道两教传入安溪始于唐代,至唐末,二教在当地已拥有大批宫庙寺院。历史的发展让佛、道两教在中华文化中越来越趋融合状态,所以当地出现了不少综合体现佛、道二教特色的庙观,清水岩就是这其中的翘楚。千年古刹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部的蓬莱山上,这里奇峰耸秀,怪石嶙峋,鸣泉清澈,岩壑幽奇,古木奇树参天。闽南地区尊称为“乌面祖师”的清水祖师陈普足就曾在这里修炼,并圆寂于此。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生前是北宋时期的名僧,圆寂后被奉为神僧,在闽南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有众多的信奉者。  这里的古迹建筑异常精彩,主要包括寺庙建筑和摩崖石刻。其中蓬莱祖殿依山临壑,呈独特的“帝”字型结构,楼阁连缀,气势恢弘。相传共有99间房子,面积达3200平方米。整座建筑红墙绿瓦,装饰精美,最能体现闽南特色的是凌空欲飞的屋檐。  清水岩有摩崖石刻、碑刻等共二十多方,时间从宋代至今,书体有楷、篆、隶、行,不乏珍品。  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坐落在县城南端,背靠凤山,前滨蓝溪,建筑宏伟精美。文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元至正十四年(1344年)毁于兵乱,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再毁于倭寇。至清康乾年间,经过了数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大成殿是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如意斗拱,纵横交错,丹墀、蟠柱精工雕刻,木雕繁复富丽,栩栩如生。闽南妖娆多姿的独特建筑风格,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现。  安溪八景 安溪风光如画,山水幽奇,地处县城附近的安溪八景最为可观。现录明万历进士秦钟震的“清溪八景回文诗”,让我们可从中领略八景的迷人之处。  中国茶都 创建于2000年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是我国首家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功能最全、品位最高、效益最广、影响最远的茶叶批发市场。2001年10月,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市场。茶都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城关南大门,地处闽南金三角,紧邻厦门经济特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国道、省道、漳泉铁路在此交汇,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捷。茶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50亩,总投资5亿元,有十多座庭院花园式建筑,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1200间商铺,两个茶叶交易大厅,1600个摊位和一万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还建有茶叶精品展厅、茶都客运站、茶都酒店、茶文化博览馆等。设立了茶文化研究中心、茶叶质量检测中心、茶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还有电子商务网站、仓储、居住、物流派送等一应俱全的多功能设施。它不仅是个茶叶专业市场,而且是茶文化旅游、传播和交流的一个新的巨大平台。茶都除经营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外,还经销全国各地各类名茶,以及各种茶具、茶包装、茶机械、茶食品等。2003年,这里茶叶交易量达一万多吨,交易额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展现了安溪现代茶业的形象。  茶叶大观园 茶叶大观园位于凤冠山山麓、凤山风景旅游区内,与千年古刹东岳寺、城隍庙、凤山弥勒大佛联成一体,是一座依山而建,富有时代气息的仿古园林。园内荟萃世界各地及中国名贵茶树品种53种,并建有茶艺馆、茶史馆、茶作坊、碑林、休闲茶座等,茶业大观,尽在于此。


第一部分:铁观音起源铁观音的发源(图)

  据《安溪县志》记载清雍正年间,名茶铁观音发源于古老茶乡安溪的西坪尧阳。在安溪乃至福建省内广泛流传着两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讲述着铁观音的由来。  一 “魏说”  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的老茶农魏荫(1702-1774年),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暮必在观音像前敬奉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有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第二天清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他细加观察:茶树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异于它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茶树经数年的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于是魏荫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他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嘉宾临门,才取出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就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的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岩石中发现,岩石威武胜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听后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二 “王说”  相传,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镇南岩村)有位仕人叫王士让,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车,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卒任上。王士让平生喜欢收集奇花异草,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让告假回家,访亲问友,亲朋们经常聚集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他总徘徊于南轩之旁。一日,王士让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它种,遂移植在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压枝繁殖。这株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后,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在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时,以此茶馈赠。方苞品其味非凡,遂转献内廷。乾隆饮后甚喜,召见王士让垂问尧阳茶史。王士让如实禀告此茶发现始末。乾隆细察、掂量此茶,认为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名之由来是从“观音赐茶”和“皇帝赐名”等传说中而得。它既与观音菩萨结下不解之缘,又与乾隆皇帝搭上关系,一经问世就以其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的优异品质一炮打响,为广大茶人所喜爱,闻名遐迩,誉满天下。清末,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诗人连横在《剑花室诗集》中,曾以“茶”为题作诗二十二首,其之七为:    安溪竞说铁观音,  露叶疑传紫竹林。  一种清芬忘不得,  参禅同证木樨心。    铁观音的发源并非偶然,它有几百年茶史的丰厚积淀,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土壤,而且有像魏荫、王士让等许多育种家反复筛选才培育出来的。这当中,茶人们不知走了多少弯路,吃了多少苦头,流了多少汗水,才换来这“稀世之宝”。


第一部分:铁观音起源铁观音的传播和影响(图)

  安溪茶叶早在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海外,风靡欧美。明末清初茶人创制乌龙茶后,尤其是1725年前后,安溪乌龙茶就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超群的品质备受世人青睐。铁观音问世后,迅速传播到周边的虎邱、大坪、龙涓、芦田、尚卿、长坑等乡镇,不多久就传遍了全县。清光绪年间,铁观音传播到邻近的永春、长泰、漳平、华安、南安等县市,以及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成为当家良种。后来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生产绿茶的省(区)亦陆续引进种植。  在国内打开市场后,铁观音以其独特品质飘香出国门,很快就通过泉州、厦门、广州等口岸销往海外。19世纪末,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南亚(俗称南洋)的安溪侨亲,他们不仅积极经营安溪的乌龙茶铁观音,而且大力倡导铁观音茶文化,使品安溪乌龙茶的人在华侨中不断扩大,使铁观音成为“侨销茶”。  日本是世界上乌龙茶铁观音最大的消费国。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多次刮起“乌龙茶热”,铁观音几乎成为乌龙茶的代名词,备受推崇。1979年,日本第一次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的进口数量从原来2吨上升到280吨。1981年,日本再度刮起“乌龙茶热”,进口数量突破千吨。1996年后,日本每年的乌龙茶进口量超过万吨。日本“乌龙茶热”一浪高过一浪,应归功于茶文化的魅力与茶叶的功用。1979年9月,日本电视台播出一位著名女歌星接受记者采访的节目。记者问她:“好久不见,您怎么变得苗条了,长得更漂亮了?”她嫣然一笑答:“因为我常喝中国乌龙茶。”此话像一股飓风刮遍全日本,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尤其是那些因肥胖而发愁的人们纷纷购买乌龙茶。随后,在日本的列车上、地铁站、咖啡屋、剧场休息室等场所,乌龙茶的广告比比皆是。富士电视台推出《茶叶通讯贩卖》节目,片头是一群富有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向观众边跑边喊“一、二、三、四、五(乌)龙茶!”这种具有节奏韵律的宣传,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铁观音茶艺安溪茶道(图)

  茶艺是以茶为载体,并以茶音乐、茶诗画、茶艺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茶对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道德观念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一种对人产生精神鼓舞、情感愉悦并具审美效应等的茶文化功能的艺术。茶艺的含义,就狭义而言,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用一杯茶的艺术。从广义上讲,它包括茶叶的生产、采制、经营、饮用等方法和技艺,但目前尚未界定,还有争议。茶艺的内容,从时间上看,可分为古代茶艺和现代茶艺;从形式上看,可分为表演茶艺和生活茶艺;从地位上看,可分为民俗茶艺与民族茶艺;从阶层上看,可分为宫廷茶艺、民间茶艺与寺庙茶艺等。茶艺的精神是自然精神的再发现,人文精神的再创造。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制茶技艺精湛,自古以来也十分讲究茶叶的品饮艺术。安溪人品茶,不仅要选择品质较高的茶叶,而且对水质、炉具、燃料、沸水的程度,以及冲泡的方法、斟茶的动作、品茶的功夫都十分讲究,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安溪茶道和铁观音茶艺等茶文化的艺术精品。  安溪茶道  茶道是以茶招待宾客所形成的一整套礼节或仪式。如饮茶用具、泡茶方法、饮茶方式、茶室布置、礼节礼貌等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清雍正年间,名茶铁观音在安溪西坪尧阳问世。此后,黄金桂、本山、毛蟹等名茶相继问世,与铁观音合称安溪“四大名茶”。“四大名茶”的诞生,使安溪茶叶品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和新的飞跃,也使安溪的品茶艺术更加高雅,为安溪茶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安溪人对泡饮乌龙茶的茶具已十分讲究。1937年,庄灿彰的《安溪茶叶调查》载:“安溪每一人家,有一茶壶,壶以久贵,以小为上,一壶数十金者亦之。”由于受潮(州)汕(头)地区的影响,文人墨客、富裕人家的家中基本都置有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烹茶四宝”,即:  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风炉,有陶质的、有白铁皮的。  玉书——扁平薄陶的烧水壶,容水量约250毫升。  孟臣罐——江苏宜兴产的紫砂壶,容水量约50毫升。  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4只,每只容水量5毫升。  他们以此泡茶品饮,视为典雅之举和身份的象征。  在泡茶用水方面,则讲究使用清晨人所未汲过的“早水”、天然流动的山泉“软水”。住在山上的人家若遇多年难得的雪,则收集雪水珍藏,称为“轻水”。明末清初,安溪县治东隘门外有一名泉,名为“圣泉”,以此泉水冲泡“凤山茶”,茶汤醇厚,香馥味甘,达到好茶好水相得益彰,一时曾为文人墨客视为时尚。安溪蓬莱山清水岩寺有一名泉,也称“圣泉”。《清水岩志》载:“泉自石出,味甘且洌,长年不竭。游人到此,饮之清心,沐之祛秽,瓶装带回,用以驱灾凝祥,是曰圣泉。”古人游览清水岩寺,以“圣泉水”冲泡“清水岩茶”,身处名山胜景,品名水名茶,被誉为绝佳享受。  在用火及煮水上,安溪先人讲究用甘蔗渣或木炭生火。煮水时要大火急沸,待煮到“虾目”转“鱼目”的“一沸水”时即行冲泡。  冲泡茶叶尤十分讲究。为讲究卫生和提高水温,在冲泡前要先用开水烫热茶具,再将冲泡第一遍的茶水立即倒掉,第二遍冲泡时又要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刮去,然后还要在壶外重淋开水加温。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安溪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安溪乌龙茶茶道”,共有十八道程序:  1.山泉初沸 2.孟臣沐霖 3.乌龙入宫   4.悬壶高冲 5.春风拂面 6.孟臣重淋 7.若琛出浴   8.玉液回壶 9.关公巡城 10.韩信点兵 11.三龙护鼎 12.鉴赏汤色  13.喜嗅幽香 14.初品奇茗 15.再斟玉液 16.品啜甘霖 17.三斟石乳  18.领悟韵味


第二部分:铁观音茶艺铁观音茶艺(1)-(图)

  1994年,为把名茶品尝活动同安溪传统沏茶技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溪县组织茶叶界、文艺界的人士,对安溪传统的茶道进行挖掘和整理,创作了一整套具有安溪茶乡独特风格,融传统茶道与现代风韵于一体的“安溪铁观音茶艺”。并组建了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队,于同年10月,在安溪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上首次献演。耳目一新的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深受海内外的安溪乡亲和各界人士一致好评。全国政协常委、原福建省省长胡平观看后,欣然题词:“探索千年茶文化,寻觅铁观音古韵。”同年11月,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队应邀参加上海湖心亭乌龙茶会,被上海人称为“茶乡一绝。”  1996年以来,“安溪铁观音茶艺”重新组编,经过提炼、加工,精益求精,使之更为完美,并先后参加全国各大城市举办的茶事活动,在广州、上海、大连、哈尔滨、厦门、福州、泉州等城市进行过多次表演。《解放日报》主编丁锡满先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所看到的国内外茶艺表演中,惟有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最到位、最流畅,还亲自写下“嫩柳池塘初沸水”的佳句,赞美安溪铁观音茶艺。1999年,安溪在北京、香港分别举办茶王邀请赛活动,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的精品,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  1999年7月下旬,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文化事务和公共关系委员会特项部主管阿丽丝·德·简丽丝一行在泉州市考察期间,观看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后,非常高兴地题词:“我今天遇到一件最美好的事,就是纯、雅、礼、和。”以此赞美安溪铁观音茶艺。  安溪已组建28支茶艺表演队,其中少儿茶艺表演队12支。安溪铁观音茶艺于1999年5月由文化部中国文化摄制组入编《中华茶文化》一片,在世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的中国大使馆进行播放。《安溪铁观音茶艺创意与表演》还入编《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  安溪铁观音茶艺队创建十年来,多次应邀到厦门、福州、广州、上海、大连、哈尔滨等国内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科威特、埃及、法国等国家演出,累计表演一千多场次。2002年11月,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参加“香港福建节”活动,备受与会嘉宾的赞誉。2004年6月,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作为法国“中国文化年”活动的组成部分,在法国皮卡迪博览会上大放异彩,引起参会人士的极大兴趣。法国电视台第三套节目及《皮卡迪邮报》做了专题报道。安溪铁观音茶艺是一种示范性的表演,让品茶人了解铁观音、了解乌龙茶。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茶叶选用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名茶;茶具选用精致的瓷质和陶制小壶、盖瓯、小盅(白玉杯),选用山泉水、井水或纯净的淡水冲泡。沏泡讲究款款有序,动作优美。现将李波韵先生主编的《安溪铁观音茶艺》辑录如下:  基本理念  安溪铁观音茶艺作为一种示范性表演,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融自身修养与茶文化之精华为一体。在品饮名茶之神韵的同时,追求人与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崇高享受。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纯,是茶艺之本。展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雅,即茶艺之韵。呈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  礼,为茶艺之德。意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  和,乃茶艺之道。创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基本程序  安溪铁观音茶艺的基本流程共分为十六道程序,具体为:  1.神入茶境 2.展示茶具 3.烹煮泉水 4.沐霖瓯杯   5.观音入宫 6.悬壶高冲 7.春风拂面 8.瓯里酝香   9.三龙护鼎 10.行云流水 11.观音出海 12.点水流香   13.敬奉香茗 14.鉴赏汤色 15.细闻幽香 16.品啜甘霖


第二部分:铁观音茶艺铁观音茶艺(2)-(图)

  具体步骤如下:  1. 神入茶境  表演者在沏茶前应以清水净手,端正仪容,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备好茶具,聆听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筝、箫来帮助自己安静心灵。  2. 展示茶具  安溪盛产竹子。茶匙、茶斗、茶夹、茶通是竹器工艺制成的,是民间传统惯用的茶具。茶匙、茶斗用于装茶,茶夹用于夹杯洗杯。炉、壶、瓯杯以及托盘,号称“茶房四宝”,遵循安溪传统加工而成。安溪茶乡有历史悠久的古窑址,在五代十国就有陶器工艺,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艺。茶房四宝不仅泡茶专用,而且有较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用白瓷盖瓯泡茶,对于放茶叶、闻香气、冲开水、倒茶渣等都非常方便。  3. 烹煮泉水  沏茶择水最为关键。水质不好,会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好茶味才美。冲泡安溪铁观音,烹煮的水温需达到100℃,这样最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香韵。  4. 沐霖瓯杯  “沐霖瓯杯”也称“热壶烫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这不但能提升瓯杯的温度,又清洁卫生。  5. 观音入宫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倒入瓯杯,美其名曰“观音入宫”。  6. 悬壶高冲  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7. 春风拂面  左手提起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称“春风拂面”。  8. 瓯里酝香  茶叶下瓯冲泡,需等待一至两分钟,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和韵。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发挥不出来,冲泡时间太久会“熟汤失味”。  9. 三龙护鼎  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盖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个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称“三龙护鼎”。  10. 行云流水  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防止瓯外的水滴入杯中。  11. 观音出海  “观音出海”在民间称为“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  12. 点水流香  “点水流香”在民间俗称“韩信点兵”,就是斟茶斟到最后,把瓯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儿一点儿滴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13. 敬奉香茗  茶艺小姐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朋友敬奉香茗。  14. 鉴赏汤色  品饮铁观音,首先要观其色,就是观赏茶汤的颜色。名优铁观音的汤色,清澈、金黄、明亮,让人赏心悦目。  15. 细闻幽香  闻闻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桂花香,清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16. 品啜甘霖  品啜铁观音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当呷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送入喉中,顿时会觉得满口生津,齿颊流香,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


第二部分:铁观音茶艺生活茶艺(图)

  与此同时,一些有心人也对安溪民间铁观音冲泡技艺进行精心的总结。出生于茶业世家的民营企业家、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礼,源于生活,系统总结,创编了一套当前安溪民间简单易学、实用高雅的铁观音冲泡技艺。它具体分为八道程序:洗杯、落茶、冲茶、刮沫、巡茶、点茶、看茶、品茶。    1. 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杯,并提高茶杯的温度。  2. 落茶——观音入宫  投茶在安溪称为“落茶”,投茶的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灵活掌握,一般为7~10克。  3. 冲茶——高山流水  把开水壶提高向杯中注入开水。冲茶时最好能使茶叶随开水在杯中旋转。  4. 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 巡茶——关公巡城  泡茶1~2分钟后,把盖瓯杯中的茶汤依次倒进供嘉宾品饮的小茶杯中。  6. 点茶——韩信点兵  将杯底最浓的茶汤一点点儿地滴注到茶杯中,使每杯茶都浓淡均匀。  7. 看茶——赏色闻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用杯盖闻盖上的留香。  8. 品茶——品啜甘露  品铁观音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受到无比美妙的观音韵。


第三部分:铁观音功能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图)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说:“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分,茶叶中多数具备。对于茶抗癌、防衰老以及提高人体生理活性的机理也都基本研究清楚。所以,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而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饮茶为什么会有许多好处呢?这对一般人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业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第三部分:铁观音功能铁观音的保健功能(1)-(图)

  近几年来,经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证实,尤其是日本科学家研究证实,铁观音中的化学成分和矿物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铁观音的抗衰老作用  中外一些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衰老与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作用有关,而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是与自由基的作用有关。化学活性高的自由基可使不饱和脂肪酸过度氧化,使细胞功能突变或衰退,引起组织增殖和坏死而产生置人于死地的疾病。脂质过度氧化是人体健康的恶魔,但罪魁祸首却是自由基,只要把自由基清除掉,就可以使细胞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健康长寿。  通常,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它们均能有效地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而最近日本研究人员表明,铁观音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能防止过度氧化;嘌呤生物碱,可间接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二 铁观音的抗癌症作用  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不治之症”。因此,近年来研究茶叶抗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数年前,曾有一篇报道称,上海市民因饮茶使食道癌逐年减少,由此饮茶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这一事实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如今饮茶可以防癌抗癌已被世人所公认,而在茶叶中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的是铁观音。  早在1983年,日本冈山大学奥田拓男教授就曾对数十种植物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抗癌变作用筛选,结果证明:儿茶素(EGCG)具有很强的抗癌变活性。其他科学家在证实铁观音抗变异的研究中,认为铁观音茶多酚是这一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化学物质致癌的研究中,肯定了铁观音茶多酚的防止癌变作用。此外,铁观音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对防治癌症有较大的作用。  三 铁观音的抗动脉硬化作用  1999年5月3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次乌龙茶与健康研讨会上,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陈玲副院长报告了他们曾以25名高血脂症肥胖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探讨饮用乌龙茶铁观音对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及改善血中脂质代谢的作用。研究证明,铁观音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类可以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日本三井农林研究所原征彦博士,在多年的研究中也确认,茶多酚类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可以明显改善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咖啡碱能舒张血管,加快呼吸,降低血脂,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据福建医科大学冠心病防治研究小组1974年在福建安溪茶乡对1080个农民进行调查时发现不喝铁观音茶的发病率为3.1%;偶尔喝的为2.3%;常年喝的(3年以上)为1.4%。由此可见,常喝铁观音的人比不喝铁观音的冠心病发病率低。  四 铁观音的防治糖尿病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糖尿病,中国有三千多万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全身软弱无力。此病中医称“消渴症”,属下焦湿热范畴。得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多酚类物质,如维生素B1、泛酸、磷酸、水杨酸甲酯等成分,使糖代谢发生障碍,体内血糖量剧增,代谢作用减弱。  日本医学博士小川吾七郎等人 临床实验证实,经常饮茶可以及时补充人体中维生素B1、泛酸、磷酸、水杨酸甲酯和多酚类,能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对于中度和轻度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减到很少,或完全正常;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降低,各种主要症状减轻。


第三部分:铁观音功能铁观音的保健功能(2)-(图)

  五 铁观音的减肥健美作用  肥胖症是一种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营养失调性病症,它是由于营养摄取过多或是体内贮存的能量利用不够而引起的。肥胖症不仅给人们日常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一个原因。  1996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对102个患有单纯性肥胖的成年男女,进行了饮用铁观音减肥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铁观音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物质,不仅可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而且可促进组织的中性脂肪酶的代谢活动。因而饮用铁观音能改善肥胖者的体型,有效减少肥胖者的皮下脂肪和腰围,从而减轻其体重。  福建省泉州市人民医院采用铁观音减肥茶对164个患肥胖病的人进行治疗,每天服减肥茶12~14克,15天为一个疗程。经过两个疗程的观察,患者的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有明显下降,体重也随之减少,治疗总有效率达70%以上。  六 铁观音的防治龋齿作用  人们一般认为危害人的牙齿有两大疾病,一是龋齿,二是牙周炎。龋齿俗称蛀牙,是牙科常见的多发病。龋齿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牙齿钙化较差,质地不够坚硬,容易受到破坏。饮茶可以保护牙齿,在我国古代早已应用。宋代的苏东坡在《茶说》中云:“浓茶漱口,既去烦腻,且能坚齿、消蠹。”现代科学分析,铁观音中含有较丰富的氟,而一般食物中含氟量很少。铁观音中的氟化物约有40%~80%溶解于开水,极易与牙齿中的钙质相结合,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氟化钙,起到防酸抗龋的作用。  日本曾在两个相邻的村庄对入学儿童的龋齿率做过调查,结果表明,饮用铁观音对防治龋齿有良好的效果。每个入学儿童每天喝一杯铁观音,按含氟量0.4毫克计算,持续一年,原患龋齿的儿童中就有一半痊愈。日本统计了100所小学中患有龋齿的在校学生,经改饮铁观音后,其中有55%患龋齿的学生病情明显减轻。由此可见,饮用铁观音对未得龋齿的人有预防作用,对已得龋齿的人有治疗作用。  七 铁观音的杀菌止痢作用  在安溪民间早有采用铁观音治疗痢疾和肚子痛的做法。我国古代医学书籍中也有不少利用茶叶来治疗细菌性痢疾、赤痢、白痢、急性肠炎、急性胃炎的记载。铁观音为什么能起到杀菌止痢作用呢?主要是茶多酚化合物。由于茶多酚进入胃肠道后,能使肠道的紧张功能松弛,缓和肠道运动;同时,又能使肠道蛋白质凝固,因为细菌的本身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茶多酚与细菌蛋白质相遇后,细菌即行死亡,起到了保护肠胃黏膜的作用,所以有治疗肠炎的功效。  八 铁观音的清热降火作用  茶叶是防暑降温的好饮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借火气而升散。”在盛夏三伏天,酷日当空,暑气逼人的时候,饮上一杯清凉铁观音或是一杯热铁观音,都会感到身心凉爽,生津解暑。这是因为茶汤中含有茶多酚类、糖类、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与口腔中的唾液起了化学反应,滋润口腔,所以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由于铁观音中的咖啡碱作用,促使大量的能量从人体的皮肤毛孔里散出。据报道,喝一杯热茶,通过人体的皮肤毛孔出汗散发的热量,相当于这杯茶的50倍,故能使人感到凉爽解暑。  九 铁观音的提神益思作用  饮茶可以提神益思几乎人人皆知。我国历代医书记载颇多,历代文人墨客、高僧也无不挥动生花妙笔,颂茶之提神益思之功。白居易《赠东邻王十三》诗曰:“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诗中明白地提到了茶叶提神破睡之功。苏东坡诗曰:“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他说把建茶送给包居士,让其饮了在参禅时可免打瞌睡。饮茶可以益思,故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为一些作家、诗人及其他脑力劳动者所深爱。如法国的大文豪巴尔扎克、美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和我国著名作家姚雪垠等都酷爱饮茶,以助文思。  铁观音可提神益思,其功能主要在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进思维、提高效率的功能。因此,饮茶后能破睡、提神、去烦、解除疲倦、清醒头脑、增进思维,能显著地提高口头答辩能力及数学思维的反应。同时,由于铁观音中含有多酚类等化合物,抵消了纯咖啡碱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这也是饮茶历史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 铁观音的醒酒敌烟作用  茶能醒酒敌烟,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须茶”之名句,说明我国人民早就认识到饮茶解酒的功效。古人常常“以酒浇愁”,“以茶醒酒”。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天喝醉了酒,想起了白居易有“六班茶”可以解酒,便差人送物换茶醒酒,被后人传为茶事佳话。酒的成分主要是酒精,一杯酒中含有10%~70%的酒精。而铁观音茶多酚能和乙醇(酒中主要成分)相互抵消,故饮茶能解酒。  铁观音不仅能醒酒,而且能敌烟。由于铁观音中含有一种酚酸类物质,能使烟草中的尼古丁沉淀,排出体外。同时,铁观音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把人体血液中的尼古丁从小便排泄出去,减轻和消除尼古丁带来的副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仅仅是咖啡碱的单一功效,而是与茶多酚、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协同配合的结果。


第三部分:铁观音功能铁观音功效的报道(图)

  1989年6月15日《健康报》报道,题目是《常饮清茶可防癌》:“茶叶在动物体内的抑癌试验,不久前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完成。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主持这次试验的是该所毒理和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韩驰和她的助手徐勇。他们给大白鼠喂入福建铁观音等五种茶,同时给予人工合成的纯度大于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亚硝胺。三个月后,喂茶的大白鼠食道癌发生率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数为2.2~3个,而未喂茶的大白鼠食道癌发生率为90%,患癌平均瘤数为5.2个。五种茶叶抑癌效果以福建铁观音和福建花茶为最佳,杭州绿茶、海南红茶和绿茶次之。”  《中国名茶》载:“最突出、最著名的优质产品——铁观音,鹤立鸡群,名闻全球…… 近年来国外盛传乌龙茶具有抗癌的药效,主要是铁观音。因而掀起‘乌龙茶热’。特别是日本进口大量的铁观音,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纷纷开展药理研究和临床实验。铁观音不仅品质优异,而且有适量适比的儿茶多酚类,比其他茶类优越,具有抗癌消脂的药效,堪称为茶中之王。这是国家的拳头商品,国内外人士有口皆碑。”  《中国乌龙茶》载:“1977年,日本慈惠医科大学的中村治雄博士,经过临床实验,发现经常饮用中国乌龙茶铁观音,能有效地降低肥胖患者的胆固醇和体重。因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开始把乌龙茶铁观音称为‘减肥茶’、‘美容茶’、‘长寿茶’。日本茶叶研究中心阿南丰正博士对乌龙茶铁观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乌龙茶铁观音对防止动脉硬化和抑制正常细胞的突变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受到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998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用铁观音对疗养院九名男性疗养员进行了血、尿中维生素C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饮用铁观音者,在人体负荷维生素C时,保持全血总维生素C浓度下降,同时减少尿总维生素C排出量。当停止饮用铁观音后,尿维生素C排出量很快上升。……铁观音多酚类物质促进人体保留维生素C含量的协同作用,定能改善人体的代谢。”


-

-


[https://www.renzhisiwei.com/renzhisiwei/view110.html
仿站工具